第四百章 回京

    目前的女真部族,就政治头脑而言,不算还未成长起来的多尔衮,没人能和皇太极交手。

    敲打了唯一不服气的莽古尔泰之后,皇太极也算是彻底坐稳了大汗的宝座。

    今后,他便是女真之主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三月初三,在杨浦的带领下,刘凌、俞大同、李俊成等一众干将终于回到了京城。

    孙高阳以及一众辽东系的将领则留在了辽东。

    毕竟刚占领了那么大一片地盘,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,所以这次的庆功会便赶不上了。

    德胜门外。

    一身金黄色蟒袍的萧元寿,带着他的两个兄弟,以及文武百官站立城外。

    隶属礼部和内廷的仪仗队已经摆好了架势,就等着杨浦等人的到来了。

    自萧帝继位以来,整个大周的对外战争中,从未有过如此大的胜利。

    歼敌数万,收复近千里疆土,而己方的损失却不过千余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根据可靠消息,此战之后,贼酋努尔哈赤已于一个月前挂掉了。

    杨浦更是在战报上直接说明,是被刘凌的大炮轰了一轮,身受重创,郁郁而终。

    打死敌军的首领,这对大周而言,更是大喜事。

    所以,萧帝下令,萧元寿领衔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凯旋的杨浦等人。

    “来了!来了!”扮成小太监混进队伍的萧广萱,指着前方的刚刚露头的大周军旗惊呼道。

    满脸喜色的萧元寿见状,随即道:“走走走,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说罢,萧元寿便一溜小跑的迎了上去。

    一旁的官员都懵了。

    怎么,出城迎接还不够,还要再往外迎接?

    “殿下!殿下!”几名礼部的官员想要叫住萧元寿,但却根本没用。

    没办法,文武百官也只得小跑着跟了上去。

    另一边,杨浦和刘凌等人也看到了城门下的旌旗招展。

    作为官场老油条的杨浦捻着胡子对一旁的刘凌说道:“当年老夫我在北境击退了十万蒙古铁骑的猛攻,回京的场面也不过如此!”

    正说着,杨浦突然发现,原本等在城门口的那些人,开始快步向自己走来。

    而带头的那人,身穿明黄色蟒袍,一脸的兴奋。

    “嘶!太子殿下怎么来了!”

    一声惊呼,杨浦赶紧翻身下马同样快步迎了上去。

    刘凌以及身后的一众将官们也不敢怠慢,赶忙下马迎接。

    在一个月前,捷报传回京城之后,萧元寿便被正式册封立为了太子。

    前两年,萧帝培养萧元寿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了,只是,后者的表现一直差强人意。

    现如今,被封太子,自是有些突兀,不过也在预料之中。

    毕竟,早定过本,不管是对大臣还是对皇帝都有好处。

    相互奔赴之下,很快两方人马便碰上了面。

    作为主帅的杨浦赶忙施礼:“臣,杨浦见过太子殿下!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!”

    刘凌等人也跟在后面施礼。

    纵使被封太子,萧元寿却依旧没有一点太子应有的样子,他上前亲热的将杨浦搀扶了起来道:“杨师傅快起来,你立了这么大的功劳,我给你磕头都不为过啊!”

    说着,他还朝刘凌调皮的眨了眨眼睛。

    文武百官面前,刘凌也不好说别的,只是微微一笑,算是做了回应。

    杨浦则十分激动的说道:“殿下这是说的哪里话,这次能击退女真,全赖列祖列宗的保佑,以及陛下天威,将士用命,老臣岂敢贪天之功!”

    萧元寿很不喜欢这种油滑的谈话方式,他也不会,他只知道,这次能打败女真,刘凌虽说算得上是头功,但真正协调指挥的确是杨浦。

    所以,最大的功劳,还是要落到他的头上。

    于是,萧元寿便道:“好了杨师傅,别客气了,赶紧回京,父皇还等着给你设宴庆功呢!”

    杨浦也知道萧元寿不懂得客套,当即便应承下来。

    这时,文武百官也全都跟了上来,他们纷纷同杨浦打招呼。

    后者也一一回应。

    此时的文武百官全都很高兴,甚至严党的成员们也很高兴。

    先不说国仇家恨,同仇敌忾方面的事情,单是给这些官员们所带来的利益,便足以让他们笑开花。

    这一战打完之后,女真部族想要缓过来,起码要几年时间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辽东的军费便会大幅度削减,其他方面的支出自然会松动许多。

    贪官可以即此捞钱,清官可以即此干出一番政绩。

    无论如何,这都是好事。

    当然,也有人高兴之余还有些忐忑。

    比如工部尚书胡尧元。

    之前锦州丢的突然,朝廷只知道是火炮出了问题,其他的一概不知。

    可究竟是刘凌的图纸的问题,还是工部制造时的问题,当时谁也说不清楚。

    现在,杨浦率军得胜归来,他的战报上明明白白的写着,刘凌凭借火炮和火枪歼敌过万,甚至还打死了贼酋努尔哈赤。

    能拿下锦州、盖州、镇江堡等地,也全赖火炮的威力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究竟是谁的责任就比较清楚了。

    对于这种事,胡尧元不用查便知道是下面的人贪墨了铸造大炮的钱款,他虽未直接参与,但这些人每年的孝敬中,必有这一部分钱的存在。

    若是严格追究起来,他胡尧元也别想撇出去。

    所以,此时的他,只希望朝廷能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忘了这件事。

    刘凌虽然在朝廷认识的人不多,但翰林院的那几个人他还是挺熟的。

    这些人自然也前来迎接了,刘凌一一与他们打着招呼。

    然而,就在他沉浸在这片喜悦中时,一个熟悉的声音,确实在耳畔响起。

    “刘大人,好久不见!”

    这声音十分平淡,但听到刘凌耳朵里,却无比刺耳。

    他寻声看去,只见严庆正身穿蓝色官袍,站在人群之中,似笑非笑的看着他。

    嘶!这孙子怎么回京了?

    这家伙如此大摇大摆,刘凌自然不会认为他是偷跑回来的。

    看这架势,估计是自己离京的这段时间,京城之中出现了变故。

    虽说二人是死敌,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。

    “严大人别来无恙!”

    严庆咧嘴笑了起来:“托刘大人的福,我在秦岭过得还算舒坦,这不前段时间抓住一名江洋大盗,算是戴罪立功了,陛下特意将我召了回来!”

    什么抓住江洋大盗,只是找个由头罢了。

    刘凌虽然极其擅长揣摩别人的心理,但对于萧帝的心思,他却有些不好琢磨。

    一来,他和萧帝相处时间并不长,二来,萧帝身居高位,权利极大,很多时候不需要考虑太多问题,想怎么干就怎么干。

    这种人是极难被揣摩的。

    具体怎么回事,还是要问一下萧元寿他们。

    刘凌懒得和严庆交谈,简单寒暄了几句之后,他便转身离去。

    自从被下野一段时间之后,严庆的心思变得更加深沉,刘凌离去之后,他并未表现出任何的不自然,而是再次隐入了百官人群之中。

    似乎,那位权倾天下说一不二的小阁老已经不再了,取而代之的是,一名深沉、低调,善于隐藏自己目的的政治家。